昨日11月20日是全国“心梗救治日”,它的寓意是希望公众牢记心梗急救的两个“120”: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,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。
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(简称心梗)发生,就相当于每45秒就有一个人发生心梗。但是仅有3.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救治,95%的患者没有及时救治。
留意心梗前的症状
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常出现各种征兆,尤其是一些不明原因的、一过性的、明显或不太明显的胃肠道症状,如恶心不适、泛酸烧心、纳差、呕吐、上腹部疼痛、饱胀等等,特别是活动量增加时,反复间断出现。还有可能是口腔、颌面部、咽喉、气管,以及颈背等部位的症状。当身体出现牙疼、肩膀痛、腹痛甚至手指痛等各种疼痛并伴随浑身难受和乏力的症状,不要大意,应及时到医院检查
千万不能做的四种做法
1.不要独自前往医院
有病去医院是正确的,但是对于疑似心梗者,各种轻微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,也许前一秒还没事,后一秒就倒下了。
而且,去医院路上、自己挂号检查,这些过程可能加剧心梗恶化。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,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,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。
2.不要喝水
有的家属在患者心梗发生后,有人会手忙脚乱地把患者扶起来坐下,喂两口水,拍拍后背。希望以此降低血液黏稠度,但其实喝水是“帮倒忙”。
首先急性心肌梗死时此时如果让患者站或坐起来,疲倦的心脏还得花更多力气给其他地方供血,给心脏的血量自然会更少。而心脏每分每秒都在不停的工作,它是全身最需要供血的地方。
而且,如果患者意识不清,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,发生吸入性肺炎。另外,心梗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,水分快速进入血液,使血液量增,患者不健全的心脏承受不了,反而出现胸闷气短。
3.不要错误使用硝酸甘油
如果患者血压本来就低,服药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,增加休克风险,即使血压正常,也要躺服该药,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,进而头晕摔倒。
正确的做法是在使用硝酸甘油前,给患者测个血压。服药之前,患者血压若已经低于90/60mmHg,或者虽然比这个值高,但明显比平时的血压低,这时就不要用硝酸甘油。
注意意: 患者需要立刻做的只有一件事,服用对症急救药物,比如速效救心丸,可为救护赢得抢救时间。急救服用药量为10~15粒,舌下含服,在救护车到达之前,最多可连服三次。若病人牙关紧闭,服药困难,可将速效救心丸放在牙床部位,滴几滴水,促进药物溶解和吸收。需要提醒的是,虽然硝酸甘油也是心梗急救药物,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心梗,用药前应当慎重。
4.不要盲目心肺复苏
心脏复苏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,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。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,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发生的风险,不恰当的急救方法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肋骨骨折。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、呼之不应、呼吸微弱、摸不到脉搏,方可进行心脏复苏。
心梗后:心梗后心脏最怕累
心梗造成的坏死心肌组织,需要6~8周以上,才能逐渐形成纤维瘢痕,组织才能相对稳定。幸存的心肌要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,因此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。所以心梗的患者,心脏最怕累。要养护心脏,在饮食、活动、生活起居上都要特别注意。
在急性期(4周内)都需要减少活动量,重点关注活动中是否出现心律失常,如果患者出现活动中心慌或心跳不规整,那么活动量必须要减少。因为大量活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,严重时会威胁生命。
建议患者降低生活要求,作息规律,不要加班熬夜、不放纵自身,避免不良情绪。还要注意避免便秘出现,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通便的药物。如果出现便秘,可以使用开塞露等药物来帮助排便,原则就是不要使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