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的散步方式
步行是很好的养生良方,也是最简单的健身方式,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,就可以让你走的更健康!
老年人通过散步进行锻炼,可以减轻体重,增强体质。注意: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跨,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,只有步子大,胳膊甩开,才能促进新陈代谢。
有研究调查表明,在繁华的马路边上散步的肺功能改善微弱,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。所以,大家在走路锻炼时尽量不要选择在马路边,最好是在绿化环境较好的公园锻炼。
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,下巴与地面保持平行,背部稍微向后“收拢”,这样可以减少锻炼带来的疼痛感。建议每天进行40-60分钟的运动,大约走7500步左右,走完后微微出汗的状态。避免过度锻炼,高强度的锻炼会损伤关节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走路不宜过快,用自己最舒服的步幅即可。
坚持散步好处多
保肝护肝
对于肝脏有问题的人来说,散步比慢跑更安全,不会增加机体的代谢,加重肝脏的负担。此外,散步能“散心”。夏秋交替之际天热容易使人上火,出现急躁易怒、心烦失眠等情况,而随心所欲地散步能有效疏解患者的心理压力,消除不良的情绪刺激,利于患者康复。
预防骨质疏松
散步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,可以健运四肢,不仅能刺激骨骼,增加或维持骨量成分,同时可以防止骨量过多丢失,增加肌肉的力量,这会减慢骨质疏松的进展。另外,适当的锻炼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,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恢复。
降低血糖
在众多运动中,散步对糖尿病人最为有利,这也是非常容易进行的运动,任何年龄层的人都可以简单做到,剧烈运动则万万不可。在所有环境中,大自然环境对散步最好,因大自然中有丰富氧气,且不像室内空气较难流通。
锻炼大脑
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,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、灵活,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,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。据有关专家测试,每周步行三次,每次一小时,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,前者反应敏锐,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