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用户登录
  加入收藏
  
   标题搜索    全文搜索
华夏心血管健康网> 文章

业内新闻

关注冠心病风险,重视女性“心”健康

2013年10月09日 14:31:30

目前冠心病仍是一主要致死病因,但既往其对女性的影响未受到足够重视。事实上,死于冠心病的女性要多于男性,且死于冠心病的女性比死于癌症、慢性下呼吸道疾病、阿尔茨海默病和意外事故女性的总和还要多。虽然从1997年到2009年,美国女性中意识到冠心病为主要死因者已自30%上升至54%,但女性仍较少接受降脂、阿司匹林、生活方式干预等预防措施。

发病

病理生理:CT结果显示,女性冠脉直径小于男性。影像检查表明,女性发生冠脉阻塞的可能性小于男性,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多,常与冠脉微血管病变和内皮功能异常有关。尸检结果显示,女性更易出现冠脉斑块糜烂和远端栓塞。

年龄:首次发生心肌梗死(心梗)的平均年龄为70.3岁,而男性为64.5岁。冠心病整体发病时间和严重临床事件(心梗、猝死)发生时间分别较男性迟10年和20年。

预后:较年轻心梗患者中(不超过50岁),女性在急性心梗后的病死率较男性高2倍。45~64岁人群中,女性在心梗发生后5年内更易患心力衰竭(心衰)。超过65岁者,女性在心梗后第1年死亡风险更高。

风险评估

危险分层

★ 高危(≥1种高危状态)

☆ 冠心病临床表现

☆ 脑血管病临床表现

☆ 外周动脉疾病临床表现

☆ 腹主动脉瘤

☆ 终末期或慢性肾脏病

☆ 糖尿病

☆ 预测10年冠心病风险>10%

★ 危险状态(>1个危险因素)

☆ 吸烟

☆ 收缩压>120 mmHg,舒张压>80 mmHg,或接受治疗的高血压

☆ 总胆固醇>200 mg/dl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>50 mg/dl,或接受治疗的血脂异常

☆ 肥胖,尤其是中心性肥胖

☆ 不良饮食

☆ 缺乏体力活动

☆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(一级亲属中男性发病<55岁,女性发病<65岁)

☆ 代谢综合征

☆ 晚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证据(冠脉钙化、颈动脉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增厚)

☆ 平板试验运动能力差和(或)停止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异常

☆ 全身自身免疫性胶原-血管病(狼疮或风湿性关节炎)

☆ 先兆子痫、妊娠糖尿病或者妊娠高血压病史

★ 冠脉状况理想(包括所有)

☆ 总胆固醇<200 mg/dl(未治疗)

☆ 血压<120/80 mmHg(未治疗)

☆ 空腹血糖<100 mg/dl(未治疗)

☆ 体质指数<25 kg/m2

☆ 不吸烟

☆ 健康饮食

传统危险因素

★年龄:女性在60岁后随年龄增长冠心病风险增加明显。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(NCEP)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(ATP Ⅲ)将≥55岁作为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(男性为45岁)。

★家族史:女性一级亲属早发冠心病作为危险因素的效力强于男性一级亲属。

★高血压:女性高血压患者进展为充血性心衰的风险更高。

★糖尿病:使女性冠心病风险升高较男性更明显(分别增加3~7倍和2~3倍)。

★胆固醇:甘油三酯升高给女性带来的冠心病风险更大。

★体力运动:根据布鲁斯运动方案,运动强度未能达到5个代谢当量的无症状女性死亡风险较达到8个运动当量者死亡风险升高3倍。

女性特有危险因素

★高敏C反应蛋白(hsCRP):为女性冠心病风险指标,并对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有提示作用。

★自身免疫病:弗雷明汉后代研究中,34~44岁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女性患者的急性心梗风险较同龄非SLE女性升高50倍以上。

★激素变化: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影响冠心病风险。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与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,初潮早(<12岁)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、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升高相关。

★钙评分:对女性冠心病风险有预测作用,冠脉钙化使女性的冠心病风险升高6倍。

★妊娠相关疾病:先兆子痫者在妊娠后5~10年发生缺血性心脏病、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加倍。

★抗乳腺癌治疗:抗乳腺癌疗法由于增加冠心病风险而削弱其获益,但风险增加是归因于治疗还是疾病本身尚不明确。

 

安全联盟